您所在的位置 -> 媒体 > 最新报道

253件展品汇集夏商周礼乐文化展——礼乐文化熠熠其辉

发布时间:2025-07-29 4人已浏览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支持的“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汇集4家文博单位的253件展品,其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80%,向观众展示璀璨的中原礼乐文化。

 

 

该展览分为“引言”“礼乐初成”“礼乐之隆”“礼乐演续”四部分。“引言”通过展示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礼器,展现新石器时代神权主导、夏商军事王权主导、西周制礼作乐等级分明及东周礼乐革新的阶段性特征;“礼乐初成”部分从礼制起源的“饮食说”和“祭祀说”切入,展示夏商陶礼器、青铜礼器“唯祀与戎”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礼乐之隆”部分讲述西周在商礼基础上对“援德入礼”“敬天保民”等核心理念的突破,以及周礼构建的“礼乐刑政”制度在器物层面的体现,并以岭南礼器群展现中原礼乐文化对岭南的浸润;“礼乐演续”部分展示东周社会变革背景下礼乐文化的演变与延续,彼时,列鼎、乐悬、沃盥礼等开创于西周的礼仪制度得以沿用并部分革新,庄重的礼器亦蜕变出清新活泼的人文气息。

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工作人员徐晶晶表示,本次展览深植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双重语境,聚焦礼乐文化这一中华文明核心基因,以礼制发现为线索,通过青铜器、玉石器等各类礼器具现化夏商周三代礼制的产生、发展及辐射扩散。

 

 

地域合作是本次展览的重要基石。当珠江流域的青铜钟鼎、牙璋、大口尊与黄河流域的青铜列鼎、青玉璧、青玉璜并置时,说明早在3000年多前,岭南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板块。“面对抽象的礼乐文化,策展团队通过考古出土器物实证礼乐制度的发展变迁与核心特征,借助数字科技再现礼乐精神内核。”徐晶晶说。

 

 

千百年来,中华礼乐文化秉承“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绵延不绝。“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以夏商周礼器为载体,回溯中华礼乐文化从神本到人本、从宗教性到社会性的伟大转型。展览聚焦夏商周三代玉石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礼器中包含的礼制因素,致力于探索中华早期文明,尤其是礼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展示广东出土的商周时期重要礼器群,阐释岭南与中原的文化关联,展现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观众李女士表示,中国是“礼仪之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礼仪已经简化甚至湮灭。这个展览从祭祀的器皿出发,以点带面,系统展示了两千年来的礼仪文化,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看到了“礼仪之邦”的传承。

 

 

这次展览展出了不少精美珍贵的礼器,王子午鼎、倗浴缶等文物首次在广州展出。王子午鼎外观磅礴大气又不失精致,被誉为“鼎中翘楚”。徐晶晶介绍,其主人王子午,又名子庚,是楚庄王之子、楚康王时期的令尹。王子午鼎平底束腰的外观造型,充分体现了楚王“好细腰”的特殊审美。王子午鼎有确切的人名与地名,代表了春秋楚国青铜器的风貌,也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这件精美的文物器身满饰半浮雕蟠龙纹、窃曲纹和云纹,给观众成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特别的是器壁内侧铸鸟篆铭文14行84字。这是我第一次欣赏鸟篆铭文,字体纤秀隽美,为了解楚国历史和书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她说。

 

 

让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刘同学印象深刻的是古人“洗澡神器”——倗浴缶。这个春秋时期的青铜水器体型庞大而精致。楚人沐浴不仅讲究容器,流程也复杂:或用烧烫的卵石投入鉴内凉水中,等水热后,用壶、缶盛水,洒在身上淋浴;或预先烧一大鼎烫水,用壶盛凉水,缶盛热水倒在鉴中调温,然后浇在身上淋浴。“对古人来说,洗澡真是一桩人生大事!”她说。

 

 

本次展览中,主办方精心制作了开篇动画,展示夏商周三代“唯祀与戎”“宅兹中国”的整体面貌,用高清动态视频还原车马器各个部位的精妙构造,用多媒体交互展示将青铜器上的“燕乐”“射礼”“蒐礼”“水陆攻战”等礼仪场景转化为可视、可感的沉浸式体验。这些数字技术的融入,多维度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让千年礼乐文化突破时空界限,焕发时代活力。

 

 

策展人语

 

与常见的青铜器主题展览相比,本次展览最重要的突破在于跳出了“器物本位”的策展思路,不再只着眼于器物的铸造工艺或艺术特征,而是以礼制演进为线索,使展出的器物成为制度具象化、思想可视化样本,从而揭示了礼器背后的文明传承与创新历程。比如,以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来实证抽象的“援德入礼”,以敔簋、虢季盨等的相关故事来阐释西周的爵位制度、姓氏制度,以郑国祭祀坑出土编钟的出色音乐性能来印证东周时期礼乐的革新。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便是叙事结构以及引言部分形成用玉礼器构建的礼乐文化时空切片,以礼乐文化的形成、鼎盛与演变延续为核心脉络。新石器时代的玉琮代表神权礼制,夏商时期的牙璋和有领环代表军事王权,西周的大玉戈代表等级秩序,东周时期的玉璜玉龙佩代表礼乐革新——这种以玉器作为礼制特征的测序标本,阐释了礼制从神本到人文的变化脉络。

 

在礼制发展的主线索中,首次将广东出土商周礼器群纳入中原礼乐文化脉络,以中原风格的青铜、玉石等礼器,佐证岭南与中原王朝的文化关联,扭转了大众一直以来认为岭南是“化外之地”的偏颇认知,实证了早在商周时期,礼乐文明已浸润岭南之地,凝聚多元族群成为文明共同体。 (徐晶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