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媒体 > 最新报道

美术界畅谈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

发布时间:2025-07-16 2人已浏览

 

 

近日,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数十年来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为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以下是习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

习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对广大文艺工作者队伍寄予的殷切期望。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分党组成员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结合自身感悟,畅谈对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学习体会号召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要讴歌时代精神,以精品佳作展现奋进的新时代;坚持崇德尚艺,以文化自信激发攀登时代高峰的文艺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下是美术界各地领畅谈对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学习体会

 

讴歌时代精神 抒发人民心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总书记多次给文艺院团、院校、机构和文艺家回信,充分体现了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更是让人倍受鼓舞,深感振奋。在给田华等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中,总书记充分肯定著名电影艺术家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也对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电影和整个文艺的发展提出了期许与要求,我们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创造动力,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落实在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行动上。

在这次回信中,总书记再一次提出了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的要求,这是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要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厚德方能载物为艺必先修德。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技艺固然重要但品德的修炼才是根基。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流露,思想的载体,德行的形象。没有思想境界和品德人格的滋养,艺术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要坚持倡导将德行放在首位,做到如总书记强调的: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在回信中,总书记再一次期望广大文艺家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持续开展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用丹青巨制反映党的光辉历程,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形成了一批有份量、有质量的作品。当前,美术界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同时组织以美术里的新时代为主题的大采风活动,迈开了走向生活沃土的新步伐。我们要在创作组织中加强对“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这一时代命题的研讨,并以此为新的创作指导准则;要在扎根生活沃土上下功夫,到人民中去,反映丰富的生活现实,刻画人民群众劳动生产和建设奋斗的崭新精神风貌,鼓励和支持作者在这个高度的研究探索上下大力气,努力形成新的精品佳作成果。

 

扎根人民沃土 绘就时代丹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深情回顾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为党和人民文艺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殷切期望他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并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封回信,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诠释,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动能。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和美术领域的组织者,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更加明确了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也对推动中国美协各项重点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的“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当代传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根本特征。

近年来,中国美协通过“美术里的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为抓手,团结引领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扑下身子,奔赴乡村振兴一线、重大工程现场、边疆民族地区,在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不竭源泉。通过采风与创作实践,将文艺惠民、志愿服务与基层美术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采风—创作—惠民—志愿—育人”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服务人民之需、表现时代之变。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革展览评选机制,实施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系列100”项目等举措,引导广大美术家特别是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浮躁之风,秉持高尚艺术理想,传播真善美、争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依托“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这一我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美术交流展示平台,积极促进文明互鉴,深化中外美术交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组织的各类主题性美术创作,引导艺术家聚焦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大成就、英雄楷模和人民奋斗史诗。特别是今年开始筹划实施的“光辉历程 时代丹青——主题美术创作计划(2025—2027)”,旨在围绕国家重大历史节点,创作一批涵盖党史、军史、新时代现实题材,能够激发奋斗豪情、凝聚民族力量、描绘新时代壮丽画卷的美术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澎湃的视觉力量。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文艺前辈的深切关怀,更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美术工作者当以回信精神为强大动力,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融入笔端,以崇高的艺术理想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指引,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在崇德尚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壮美的丹青华章!

 

熔铸精品佳作 筑就艺术高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锋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饱含深情、寄予厚望的回信如春风拂过文艺界,令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信中的谆谆嘱托,字字千钧,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标定了精神坐标与前行航向。这份沉甸甸的关怀,既是对电影艺术家的莫大肯定,更是向全体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号召。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核,我深切体悟到唯有深扎于生活的大地,让心灵感应时代的脉搏,使创作根植于人民的期盼,方能真正担当起文化使命,以精品佳作构筑民族复兴的精神高地。

今日中国正行进在人类历史上最为恢宏、壮观的征程上,这些都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要以艺术之笔为时代精神立传、为历史洪流存照,让艺术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我们要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永恒的主角,使艺术生命在人民的精神家园中生生不息。这既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亦是勇担使命、赓续文脉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当铭刻于心、力践于行:把“扎根生活沃土”作为创作铁律,将“讴歌时代精神”视为使命担当,让“抒发人民心声”成为根本遵循,以“创作精品佳作”为不懈追求。将生活积累提升为艺术经典,将时代精神熔铸成审美意象,将人民心声提炼为感人至深的艺术表达,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挺立精神脊梁,在勇担文化使命中砥砺奋进之志,在续千年文脉中铸就艺术高峰,以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伟大人民的经典作品,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构筑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勇担时代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


怀着深厚的感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受鼓舞。回信字里行间体现了总书记对文艺事业的殷切期许。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家的亲切关怀,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文艺界的极大鼓舞和有力鞭策,激荡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笔墨追随的时代心跳。

坚定文化自信,是美术创作的根基。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独特的美学体系,彰显民族文化的肌理蕴藏民族精神的内核。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精神内核,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文化沃土。我们要秉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理念,既避免“食古不化”的守旧,也警惕“离根离魂”的盲从让创作有“本”可依、有“魂”可守让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重焕生机,自觉将“文以载道”的担当熔铸笔端。

讴歌时代精神,是笔墨丹青的风骨。“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我们美术工作者欣逢盛世,有幸身处伟大时代,更应当主动高扬时代精神的旗帜,将时代的脉搏融入创作的肌理,让作品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丹青难写是精神”,我们应以深邃的目光洞察时代变迁,以灵动的笔墨捕捉时代光影,把改革攻坚的壮阔画卷、创新突破的铿锵足迹、民生改善的鲜活场景,都化作跃然纸上的生动图景。让那些浸润着时代气息的作品激荡起奋进向上的力量,成为时代精神最鲜活的注脚与最有力的回响,彰显中国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抒发人民心声,是创作耕耘的宗旨。总书记的回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我们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回望历史,那些穿越时空的作品,无不是紧扣时代脉搏、厚植人民情怀的典范。我们要走出画室、沉入生活,于田埂间倾听人民的喜怒哀乐,在烟火里捕捉群众的脉搏心跳,将奔腾的时代精神与真挚的个人感悟凝于笔端、落于纸上,为可亲可敬的人民镌刻下生动的视觉群像与深沉的情感印记,创作出更多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

笔墨当随时代,丹青须映民心。新征程上,我们要积极主动向田华等8位老艺术家学习,崇德尚艺、潜心创作,以敬畏之心传承传统,以赤子之心拥抱时代推出更多匠心之作、经典之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扎根生活沃土描绘时代画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这让我不禁想起2018年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两次回信,一脉相承,都饱含着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总书记在两次回信中,都提到了“崇德尚艺”,这在当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老艺术家们之所以能成为行业楷模,不仅在于他们精湛的艺术造诣,更在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文化担当。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用画笔描绘时代画卷、抒写人民心声,用作品传递真善美。

作为河南美术界的组织者、带头人,我将率先垂范,在美术创作和工作组织方面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首先,要坚定政治立场,引领正确创作方向。带头学习党的文艺方针,带领河南美术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重大主题创作的策划,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确保美术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崇德尚艺和人民立场的统一中实现艺术价值的升华。

其次,要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多年以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战略,邀请全国名家走进河南,和河南美术家共同深入太行山、大别山等壮美山川, 探访龙门石窟、殷墟等文化圣地,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创作出一批兼具历史厚度、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美术作品;另一方面精心打造“ 中原画风 ”品牌,组织河南优秀美术作品赴全国各省区市巡展交流,充分展现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大采风活动,带领河南美术家走出画室,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捕捉创作灵感,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街巷,用画笔记录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身影;重走红旗渠、大别山等红色热土,在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感悟初心使命,用艺术语言诠释伟大精神的内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重点工程、创新企业、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全方位展现中原大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通过扎根生活沃土,捕捉时代脉动,引领大家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讲好中国故事,赋能社会发展。

 

努力创作新时代的美术经典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全体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我反复研读回信内容,充分感受到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勉励,倍受鼓舞、倍感振奋。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创造了众多人民喜爱的经典形象,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血脉。

我是一名美术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光芒不止于画室,它更应照进时代的深处,照亮民族进步的前途。这份学习体会,促使我更加深入思考“传统”。“传统”不单单是画谱上的笔法规范,而是绵延不息的华夏美学精神。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既需守护传统神髓,又需在新时代的土壤里令其生长新枝。7月13日,中国国家画院隆重举办“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中国国家画院(2024年7月—2025年7月)接受无偿捐赠作品展,展出齐白石、蒋兆和、刘开渠、丰子恺等老艺术家前辈以及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及文献。同时,国家画院邀请新时代的艺术家走进画院,研究这些宝贵的藏品,亲身感受大师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气派,大师的高尚人格为修身立德的榜样。此次展览是国家画院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画院还将举办现当代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览和研讨,用经典作品和高尚品格,引领越来越多的美术家为创作新时代的经典作品而努力。

接下来,我将与新时代的艺术家们一起,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中国气派与时代精神的主题,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民族复兴的图景,以期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

 

以笔为楫 崇德尚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


在时代的浩渺长河中,文艺承载着民族精神、传递着人民情感、引领着时代风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为中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也引发了我们对文艺创作的深刻思考。总书记对老艺术家们的肯定,既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誉,更是对整个文艺工作者群体的殷切期望。老艺术家们以一生的坚守与热爱,在文艺舞台绽放光彩——他们用精湛技艺与高尚品德,为人民奉献无数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如同历史注脚,记录时代变迁、传递人民心声。他们的成功,源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感悟。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唯有扎根生活沃土,方能汲取最鲜活生动的素材,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2025年7月4日,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巡回展在河北文艺家之家开幕,集中展示了五位老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和成就。我有幸近距离见到出席开幕式的田华、尚长荣、刘兰芳三位老艺术家,并与他们亲切交谈,深受教益。当时95岁的田华先生精神矍铄,她坦言:“从事文艺工作83年,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数字化放映到3D荧幕的跨越,越来越多先进科技融入电影制作,让表现手段更丰富、科技含量更高。作为文艺战士,我深感骄傲与自豪。”她寄语年轻文艺工作者:“要抓住时代机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攀登艺术高峰,为中国电影事业增光添彩。”交流中,田华先生还忆及在河北阜平的成长岁月,讲述自己从农村小丫头走上革命文艺道路的历程。她的艺术生涯,既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中国文艺发展的缩影,其创作与银幕形象,为河北乃至全国文艺事业留下了独特印记。

当下,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新时代——这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到雄安新区拔节成长正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目标稳步迈进;从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到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板,时代变迁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我们有幸亲历这一切,更有责任用手中画笔记录时代风貌。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开展“美术里的新时代”大采风写生创作活动,正引领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新时代现实生活的生动实践,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雄安新区,建设者们的汗水与智慧筑牢城市根基;在北京通州、怀柔,现代化图书馆、艺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彰显着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彰显了国家实力。通过写生和亲身感受,更激发了我们表现新时代的创作灵感。

作为美术工作者,不应满足于在画室里创作的自我陶醉,而要走出象牙塔,深入人民群众、扎根现实生活一线,以敏锐独特视角发现生活之美;以细腻情感体悟百姓喜忧;以生动笔触描绘时代画卷。唯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人民中汇聚力量,才能创作出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

总书记的回信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使命。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以高尚品德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风尚;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我们创作内涵;扎根生活沃土,用画笔记录时代、反映时代,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放歌。

让我们以笔为楫,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用优秀文艺作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繁荣中国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文艺力量。愿我们携手共进,书写新时代文艺的辉煌篇章,让文艺之花在时代沃土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感悟美术创作新方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在文艺界引发热烈反响。这封回信虽聚焦电影领域,但其所蕴含的扎根生活、追求精品、提升修养等深刻内涵,恰似一盏明灯,为美术创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美术工作者指引着新的方向。

一、扎根生活,汲取创作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训深刻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美术创作而言,生活便是最丰饶的土壤,是一切灵感的源头活水。画家若只是在画室中闭门造车,无疑是缘木求鱼,难以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真正的美术创作课堂应设在祖国的锦绣山川之间,画板应支在乡村田野、生产一线之上。 

画山水画的画家,要让画室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感受山川四季的交替变幻,静心聆听溪流的潺潺低语,伸手触摸岩石的粗糙纹理。每一片树叶的脉络、每一朵云彩的飘逸形态,都是大自然给予的独特馈赠。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将自然之美凝于画笔之下,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山水画作,让观者仿佛能置身于画中的山川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深入生活,还需关注时代的脉搏,聚焦人民的生活。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应成为时代的记录仪,如实描绘出人民奋斗的身影,生动记录下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从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暖心》《天梯》,到展现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劳动者风采的作品,这些美术作品承载着时代的温度和人民的情感。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让后人能通过画作,了解特定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奋斗历程,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追求精品,锤炼艺术匠心

精品力作是美术工作者穷其一生的追求,也是衡量其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让线条、色彩、笔墨都达到艺术的高度。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等关键方面,更要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力求将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创作出不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我们要坚决摒弃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被市场的浮躁之风所左右。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时,要坚守正确的史观,尊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一方面,深入研究历史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确保作品的历史准确性;另一方面,借鉴传统绘画经验,勇于创新技法,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历史的厚重感。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则要精准把握时代精神,敏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生动展现人民的生活百态。只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心去打磨每一件作品,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美术精品,在艺术长河中留下璀璨的印记,让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被后人传颂和欣赏。

三、提升修养,铸就艺术品格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对于美术创作者来说,修养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品德、文化、审美等多个维度。品德修养犹如作品的灵魂,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取向。一个心怀家国、热爱人民的画家,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正能量,能够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文化修养是创作的根基,画家需要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增强文化自信。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和哲理、哲学思想中的深刻思考,都能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画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审美修养影响着作品的格调,通过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画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审美修养的提升需要画家不断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展览、阅读艺术评论等,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培养独特的审美眼光。我们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能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新征程上,美术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更多精品佳作。用画笔描绘时代的华章,用色彩抒发人民的心声,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让美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美术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扎根人民沃土塑就时代力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科资深教授李象群


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深感振奋与责任重大。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不仅是对电影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全体文艺工作者的时代号召。结合美术工作的实际,我有以下三点深刻体会: 

一、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根基。总书记指出,电影艺术家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跨越时代的经典形象。美术工作者同样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雕塑的形神共铸、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民间艺术的质朴情感融入当代创作。文艺创作的根本价值在于扎根中华美学传统,在数千年文明积淀与新时代精神诉求的交融中创造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

二、扎根人民沃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艺术的生命力源于人民。回信中,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沃土”,这与我党“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美术创作亦需如此:画家应走出画室,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用画笔记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鲜活故事,让作品既有泥土气息,又有时代温度, 以匠心独运镌刻民族精神图谱。

三、勇担时代使命,锚定德艺双馨的艺术坐标

总书记强调“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点明了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美术界需警惕浮躁功利之风,真正做到“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新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以德艺双馨铸魂,躬行“为历史存正气”的担当。通过重大主题创作展现复兴征程,聚焦时代叙事,我们需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美术与电影、文学等艺术门类应携手共进,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化回信温暖为创新动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


今年七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和问候了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先生,近日,总书记又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对电影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极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回信中,总书记对电影艺术家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的希望。“人民”和“生活”都不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人民二字,才能懂得为何“扎根”,如何“扎根”;只有在历史的纵深与时代的广阔实践中去体悟生活的本真,才能挖掘创作的富矿、找到灵感的源泉。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回信等方式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殷殷之情历历在目,令我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每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新的指示精神,我们也会重温总书记对美术工作者的关怀指引。特别是他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意绘传世之作”的崇高期许。在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和老艺术家的回信中,以深厚的人民情怀,明确将人民定位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力量,为我们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向着全方位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稳步前行,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的系列回信,本质上是对文艺工作者人格塑造、艺术修为、作品创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擘画。这些重要回信汇成强劲的春风,带领我们不断谱写新时代文艺事业的伟大篇章。

 

以画笔书写人民史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田华等8位德艺双馨的电影艺术家回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充满鼓舞,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者的高度关怀与殷切期望,更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不仅是对电影艺术家的勉励,更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嘱托。文艺的灵魂在于人民,根基在于生活。只有深深扎根于这片深厚的泥土中,我们的艺术之树才能枝繁叶茂,结出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果实。

总书记在信中提到的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深深触动了我。多年来,我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兄弟”与“故土”两大主题展开。早期所画的“民工”形象,是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代表,他们来自乡村,在城市边缘默默耕耘、辛勤付出。而这些“兄弟”,正是我从小成长起来的乡亲父老,是哺育我、塑造我艺术世界的源泉。同时,我也深深眷恋着故园的土壤。苏北平原不仅是我笔下的风景,更是承载着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心灵家园。每一次回到故乡,每一次走进工地,每一次与劳动者交谈,都让我的创作获得新的生命力。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正如电影艺术家通过银幕形象打动观众,我希望通过画布上的形象,让人们看到这个时代最真实、最动人的面貌。

总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崇德尚艺”,更是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立身、立艺、立言确立了根本准则。德,是为人之本,也是为艺之魂。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正是“大德”。只有心怀大德,才能真正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必然出自对人民的深情,对时代的关切。正如当前我们正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就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我们要走出画室,沉入基层,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化为心中的线条与色彩,传达时代的真实脉动。

总书记的回信,是写给电影艺术家的,也是写给我们全体美术工作者的。我们将以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并将其贯彻到美术创作和协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扎根生活沃土”,用手中的画笔,饱含深情地描绘我们的人民,描绘我们的祖国,描绘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塑造更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出我们美术界应有的力量,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坚定文化自信 不负时代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引发强烈反响,总书记在信中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电影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鼓舞了全国文艺工作者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感染力,为广东美术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近年来,广东美术聚焦“大师”重点培养工程,总结广东美术70年发展成果,建立广东美术大家档案,加大岭南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完善“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做好“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第二期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广东特色的精品力作;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展”,承办“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继“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香港展后,推动国内重要城市巡展工作;抓实“大馆”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等化,建设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级标准的大型场馆。以总结广东美术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的经验做法为契机,全方位打造国家级与地方性青年美术拔尖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动省市相关主管部门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共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形成以广东省美协为核心、以“四院”和21地市基层优秀人才为基础的金字塔式人才矩阵。同时积极回应AI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态势,在传承与创新中融合“聚焦新技术”“聚焦新青年”的实践路径,探索广东美术在“新时代美术”中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同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使命意识,勇立时代潮头,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探索艺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传承文化 崇德尚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美术家协会主席郐振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公开发表,这一消息在文艺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也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虽身处不同艺术领域,但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总书记的回信为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美术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

总书记在回信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8位电影艺术家参与创作的经典电影,对他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电影艺术家们用一部部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陪伴并影响了几代人,成为时代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电影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榜样,其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与传承。

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创作的基石,只有品德高尚、心怀大爱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与正向价值的作品。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使其言行备受关注,更应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品格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坚定文化自信是美术创作的重要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美术的独特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扎根生活沃土是美术创作的活力源泉。生活是最真实、最生动的艺术素材库,只有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人民的需求,创作出贴近人民、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当今时代,我们肩负着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艺术理想,勇于创新实践。积极参与各类美术创作活动,通过展览、交流等形式,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成果,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相互借鉴与融合。

在新征程上,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风貌的美术精品,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文艺舞台上书写属于美术工作者的华彩篇章。

 

为时代挥毫 为人民放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令人感动与振奋!这封回信不仅是对几位电影艺术家的高度赞誉和殷切期望,更是为整个文艺领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总书记的话语字字千钧,为电影工作者乃至整个文艺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奋斗目标。他在回信中深情回忆起这些艺术家参与创作的经典电影,那些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和故事,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财富。电影家们在电影作品中深入表现了中国人民与苦难的抗争,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展现了英勇无畏、坚毅果敢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无数国人为之奋进!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充满了烟火气,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他们凭借对艺术理想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以下三点:

一、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艺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人格与品德的映射。只有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田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们的敬业精神、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德艺双馨,激励着后来者坚守艺术初心,追求卓越品质。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艺术创作的根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作为文艺工作者,应当积极挖掘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三、扎根生活沃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需求,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所以一定要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故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四、虽然我们是美术家,但也要以田华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坚守艺术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推动中国美术事业迈向新的高峰,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唱响为人民而挥毫、为时代而放歌的壮丽篇章!

 

扎根生活,深情描绘新时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也是对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激励。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也倍受鼓舞,我将牢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从我做起,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要学习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电影艺术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因为他们对党和人民心存热爱之心,才创造出许多有血有肉的鲜活艺术形象。正值中国美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通过参加大采风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只有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沉的爱才能真正把根扎入生活的沃土,才能获取文艺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那些老电影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就是这些艺术家对人民心怀真挚的感情,有着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热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还要学习老艺术家们德艺双馨的高尚品格,以精品力作与人格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二是深入生扎根人民,努力创作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人民生活是文艺作品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扎根生活沃土的要求,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同样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最近在参加中国美协大采风活动中,亲眼看到天津港智慧港口的工作运行与七彩港口的壮美。在去年深入广西平陆运河工地写生,看到气势恢宏的建设场景就被深深地吸引并用笔墨去记录和表现。在西双版纳深入热带雨林,在西藏阿里深入军营,体验普通战士的生活。这些都让我感到新时代发展的宏大气象,自己创作表现的笔墨也在发生变化,也在不断挖掘新的题材,努力将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融入自己的作品。


倾情描绘时代气象 用力展现人民风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情真意切,立意高远。信中强调的“崇德尚艺、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为我们全体美术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美协工作,有以下学习体会:

一、要自觉践行“坚定文化自信,生活沃土”。美术创作,绝非闭门造车的技巧堆砌,其生命力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植根于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火热实践,植根于亿万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离开文化自信的根基,艺术之树难以长青;脱离人民生活的滋养,创作灵感必然枯竭。我们要坚决摒弃浮华之风和脱离现实的倾向,真正俯下身、沉下心,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街道、科研一线,用心感受时代的壮阔波澜,用情体悟人民的喜怒哀乐。要将这份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转化为笔下的万千气象。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美术里的新时代——全国美术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走深走实要让艺术家们“身入”到“心入”,真正做到从人民实践和时代洪流中捕捉鲜活灵感。通过引导和长效机制(集体与个人结合),激发内在动力,从“要我下去”到“我要下去”,自觉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人民需要融合。切实通过三级联动强组织,要发挥美协“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建立“国家统筹、省级对接、市县落实”机制,确保活动覆盖全国、深入基层,为重大主题创作夯实根基

二、聚焦时代主题,打造主流精品力作回信要求广大艺术工作者创作“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在多元美术格局中中国美协高扬主旋律,坚守主流美术的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努力做推动主流创作的“发动机”。我们强化主题创作引领,未来三年,将围绕重大历史节点,精心实施“光辉历程 时代丹青——主题美术创作计划(20252027)”。引导艺术家聚焦党史、军史、新时代现实,创作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品,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同时,不断拓展主流美术的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培育青年中坚,涵养事业未来青年是美术事业的生力军。我们要扎实推进“中国美协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100系列培训这个基础性战略工程,通过“儿童图画书100”“动漫100”“陶瓷100”“绘画100”等项目,为青年搭建平台,引导他们“走正道、挑大梁”,融入时代洪流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德艺双馨的未来中坚。

总之,我们“大采风”深耕生活沃土,以主题创作高扬时代主旋律,以青年培育涵养事业后劲,用心用情用力描绘新时代的壮丽画卷,不断创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磅礴的美术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倾力文化强国建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


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充分肯定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卓越贡献,并对新时代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深感这不仅是对电影界,更是对整个文艺的共同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回信精神要义。

一、深刻领会回信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人民立场

总书记在回信中殷切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美术创作指明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美术创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脱离生活、形式空洞的倾向,部分作品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只追求表面效果迎合市场而弱化精神价值引领。中国美协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主题实践活动,同时不断加强美术理论评论和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我们将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坚守人民立场,推动美术工作者真正走进群众、感悟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二、传承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崇德尚艺的精神品格

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8位电影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品格,与美术界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的艺术精神遥相呼应。我们将加强对美术大师文化传承的研究继续系统整理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成就和创作心得,推动举办大师之路系列展览研讨和宣讲活动,弘扬他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崇高精神强化行业自律,推动美术界职业道德建设,青年美术家师承培养提供有效机制、途径,促进传统技艺和精神品格的代际传承。

三、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推动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力文化强国建设

回信中,总书记再次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美协组织实施的新时代美术创作工程,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现实题材,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引导,努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正在组织实施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努力加强在数字艺术等创新领域的引领性作用,开拓水墨艺术的创新价值和国际影响,推进国际美术交流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用美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用画笔描绘新时代,用创作服务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回信精神的体会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

    

近日,通过全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同志的回信精神,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内涵丰富,这是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一要全面领会掌握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充分肯定了文艺工作者长期以来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创作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的经典作品,又殷切希望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深刻感到,习总书记回信所阐述的新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将更加有力引领和指导中国文艺事业在破解新挑战新问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要始终坚守正确立场导向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深刻指出了文艺创作依靠谁、为了谁的立场导向问题。人民的需要就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反映时代新风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要及时反映新时代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观照人民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心愿、心情、心声,真正做到人民文艺为人民。

三要努力崇德尚艺当好表率习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征程上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这告诉我们在从艺道路上必须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艺术家一生所写,都是他的品格与情操。中国美术历来有“人品画品”之论,凡是为人尊敬、广受赞誉的名家大师,无不兼具精湛的艺术和高尚的品格。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各种利益的诱惑,现实考验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理想坚守、艺术追求、职业操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提高学养、涵养、修养,矢志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努力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带头培根铸魂、引领风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画好思想和价值的“同心圆”;带头崇德修身、德艺双馨,把准理想和道德的“定盘星”;带头凝神聚气、形成合力,把好行业和文明的“风向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