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奋进力量
铁军忠魂雕塑 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展厅内,几位观众驻足在一块长196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的石碑前,仔细观看刻在上面的文字。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陈文婕介绍,1940年,盐城市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首任县长宋乃德动员数万民工修筑了90华里拦海大堤。在军粮紧缺的情况下,新四军以10万斤军粮支援筑堤,以抵御海啸,守护百姓的生命、家园安全。“这块石碑被大家称为‘宋公纪功碑’,见证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排除万难为百姓修筑海堤的故事。”她说。
1937年,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山整编,汇聚成抗日铁流,新四军由此诞生,并迅速投入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四军一路披荆斩棘,挺进大江南北,驰骋淮河两岸,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沉重打击侵华日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铁军忠魂”为主题的“新四军历史陈列”2020年1月开放,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展览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主线,采用“党性军魂、使命交响、塑史铸魂、营景造质”策展理念,由序厅、7个主体厅和传承厅构成。从“民族危急 铁军诞生”追溯新四军起源到“抗日战旗 遍插华中”展现敌后游击战争的壮阔图景,再到“重建军部 浴火重生”呈现绝境中奋起的坚韧,直至“走向胜利 铸造辉煌”记录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7个主体厅以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新四军从1937年诞生到1947年番号撤销的10年历史。
6600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内容丰富,1600米展线张弛有度,主辅展线相互配合。主展线中,新四军成立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向中共中央发出的致敬电、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手稿等珍贵史料为红色文化研究与红色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展览还利用科技手段,以皖南事变电文为内容设计的发报互动项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南方星火”“刘老庄战斗”“民心工程”等18个主要展项,通过现代展示手段,将重大事件、典型战役、重要人物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宋公纪功碑”就是“民心工程”中的一件重要展品。
辅展线设置了新四军口述历史展厅、红色经典诵读互动区、党性教育专区、青少年活动中心4个教育功能区21个教育点,满足不同群体的参观学习需求。此外,展览还设计了“1米2儿童展线”,通过“发电报”“评选英雄模范”“听战歌”“看动漫”“致敬英烈”等项目和可触摸的兵器展台,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体会和平的珍贵。
为扩大展览传播力度,新四军纪念馆搭建线上平台,推出云听讲解、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台等,打造“铁军少年话文物”品牌栏目,开展馆校联合、馆教结合,送讲座、送展览进校园,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体系。同时,纪念馆还创排《芦苇青青菜花黄》新四军题材杂技剧、舞台剧、话剧、情景剧,以艺术的形式演绎好铁军故事。
策展人语
新四军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 周振华:
从艰苦卓绝的南方3年游击战,到华中敌后的浴血奋战,从重建军部后的重整旗鼓到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难探索,从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到保卫胜利成果的英勇斗争……新四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生动缩影。展览要讲的故事,就是新四军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最后取得胜利的历史故事,要传播的精神,就是新四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如今,这个故事、这种精神正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四军纪念馆正以丰富的展陈、创新的形式、深厚的内涵,让新四军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在这里,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将新四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